穿不下的L碼!女裝身材焦慮背后什么才是標準尺碼?
大家還記得這張圖沒?一商場給女裝尺碼建議表貼上了“瘦、美、爛、稀爛”的標簽,如今這股“白幼瘦”的風又吹回來了。
女裝尺碼越來越小”的話題近期長熱不減,目前市場大環境在推崇瘦到極致的審美,前幾年還在高舉穿衣自由的旗,如今卻用尺碼限制了女生們的穿衣選擇。
當下女裝尺碼亂象不停,“穿L碼沒有未來”、“買件L碼女裝T恤回來,結果比我6歲女兒的衣服還要小 ”、“同一家店去年買S碼剛好今年買M碼都穿不下”。
還有網絡上的各種A4腰挑戰、反手摸肚臍以及鎖骨放硬幣等,當一個群體都去追捧以瘦為美的標準時,便會產生自己是否不合群的自我懷疑,而不是去指證這種畸形的審美標準。
心理學研究顯示,當衣服不適合身體、或者選不到剛好合適的衣服時,女性消費者傾向于責備自己,認為自己的身材不夠“標準”。
事實上BM風、Y2K辣妹風的女裝尺碼內卷已經嚴重影響到女性對自己的身材產生焦慮。
“白幼瘦”的審美觀念任由它傳播發展,心智未成熟的年輕群體最容易受到影響,盲目節食、追捧緊身束腰等,最終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嚴重可能危及生命健康。
不久前深圳一女孩就是被這種幼瘦審美所影響節食近兩個月之久,最終因重度營養不良而斷送了自己的生命。
難道女裝行業沒有標準的尺碼對照?
不少網友也表示要盡快統一“女裝度量衡”。
事實上我國對男裝、女裝以及童裝都是相對完善的尺碼標準,但由于個體發育有些許差距,所以每個尺碼指征對應都是一個合理范圍,并不是絕對值。以下是參考GBT-1335.2-2008-服裝號型-女子的標準,總結的一張女裝標準尺碼表。
看到這張數據表你是否很驚訝,我明明是穿S碼的,怎么變成M碼了?前幾天買的L碼胸圍才65?;蛟S在這網購生涯的十幾年里,你的服裝尺碼就未曾有統一標準過。
根據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中國成年人人體尺寸》的統計來看,我國18~55歲的中青年女性中,有90%腰圍都在68cm以上。換句話說68cm才是大多數都普通人正常的M碼。
在女裝缺少尺碼的監管下,個別商家為了自身利益而有意無意地在篡改尺碼,如果衣服嘜頭沒有物理限制的話,過幾年市面上出現XXXXS的尺碼也不見怪。
商家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減少生產成本,二是減少庫存壓力。
單看一件女裝T恤兩個尺碼之間的面輔料相差不大,但在服裝批發行業里動輒成千上萬的訂單每批貨做小一個碼數就能省下不少的面料成本。
原本一個尺碼的胸圍范圍在2-3cm,現在做每增加1cm就上一個尺碼,SML三個碼三圍相差無幾,再加上商家在尺碼表上標明每個尺碼手工測量存在1-3cm的誤差,換句話原本需要生產三個不同尺寸的SKU,現在只需要生產一個SKU即可,碼數大小標定純屬看商家良心。
這樣做會對服裝行業有什么影響?
首先卷的便是商家自己。先前分析過女裝電商退貨率高企,服裝質量、款式上身達不到預期、直播引起沖動消費等都是促使消費者發起退貨的原因,其中尺碼不合適,也是促使退貨率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
部分網店為了有更好的展示效果,會熱衷于個子高且偏瘦的模特進行上身展示,潛移默化的給消費者傳達你上身后也是這樣的效果。
打開某電商APP,產品頁上沒個露臍露腰的衣服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在賣女裝,如今電商女裝行業就是這樣,這是事實。
每家店的尺碼不盡相同沒有統一標準,同一家店去年還在穿M碼的今年L碼都穿不下。在筆者給身邊22-30歲年輕女性的服裝消費尺碼調查中,10人當中僅有兩人一直買S碼即可,其他8人都購買過從S到XL不同碼數的服裝。
在問及網購服裝退貨率是否高時,都會異口同聲地說“高”。
“每個店的尺碼都不同,要拿回來看看合不合身、勒不勒腰,10件里面退7、8件吧?!睆闹幸材芨惺艿脚匀后w在線上選衣的無奈,實際上身和模特差別太大,只能發起退貨。
切忌掉下“身材焦慮”的陷阱
衣服永遠是為了人服務,審美一直以來都是多元化的,身體健康、精神富足、由內而外所散發出來的自信美才是我們追隨并向往的。
擺正審美認知:纖細是美,豐腴也是美;白皙干凈是美,黝黑健康也是美。
作為消費者要杜絕不良商家故意縮小尺碼、虛假夸大、貨不對板等問題,通過正當的途徑反饋和維護自身權益,漸漸的市場會讓商家擺正姿態。
男裝能做到標準碼數,鞋子也能做到標準碼數,唯獨女裝做不到?
希望接下來線上平臺環境能夠擁有更多的“標準女裝”店,而不是被迫大家去找大碼女裝甚至是男裝。
寫在最后
學會接納自己,保持心情愉悅,由內到外的自信美遠遠勝過束腰下的畸形美。
看到網上的一句話總結得特別好,錯的從來不是某種身材,而是那些不請自來的冒犯目光和狹隘的態度。